金融如何灵活地响应科技创新需求?王文灵:新型举国体制是关键所在
金融一线10月27日消息,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4上海苏河湾大会于10月26-27日在上海举行。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灵表示,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金融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金融业资产规模增长驶上“快车道”,2022年超过400万亿元,今年二季度末,金融业资产规模已超480万亿元,当下中国已迈入世界金融大国之列。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王文灵指出,虽然我国金融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还有差距。
王文灵回顾了历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并指出,金融业的变革总是为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前奠定基础,并且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金融业自身也会随之迎来蓬勃发展的机遇。
对此,王文灵表示,只要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中国的金融业将继续蓬勃发展,而金融从业者也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可能性。
新型举国体制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所在
金融体系如何能够灵活而充分地响应科技创新的需求?在王文灵看来,新型举国体制正是解锁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王文灵表示,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的创新形式,既不同于中国过去现代化进程中单纯依靠行政命令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各类资源的举国体制,也不同于依靠放任自流的自由市场实现资源配置的体制。从其内涵来看,新型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政府与市场等多元主体协同作用的体制机制创新,是新型生产关系的体现。
王文灵指出,理解新型举国体制“新”在哪里,就要抓住两个关键——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在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中,要依靠有为政府的定力,坚持国家战略目标导向;在资源配置和协同攻关中,要发挥有效市场活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王文灵同样表示,新型举国体制对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精准、多元、灵活、创新、协同。这就要求我们作为金融机构不仅要提供快速响应市场和科技创新需求的服务,还要确保资金与风险匹配的准确性,同时,还要具备多元化的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以适应不同领域和不同阶段的科技创新需求。
王文灵呼吁,面向未来,金融工作者要努力准确理解和把握科技创新企业成长的规律,从适应科技创新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融资需求出发,创新长期资本投资科技企业的工具;从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出发,突出长期资本投资重点,开拓长期资本投资科技企业的领域;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出发,长期资本要在培育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积极有为,为提升我国产业链效能做支撑。
王文灵强调,金融工作要找准定位、适应我国新发展格局的要求。长期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在机构设置、人才选拔都要与此相适应,以提高长期资本投资的专业性。紧紧抓住资本市场改革为长期资金助力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机遇, 努力构筑长期资金与长期资本的桥梁,积极探索长期资本有效的形成机制,推动长期资金向长期资本的转化,提升产业资本的质量;努力构筑金融与科技的桥梁,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互动,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和治理能力与控制力,提高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这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任务。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